我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实现的交汇期,“两个大局”相互交融,既面临历史性的机遇,也应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是引领全球创新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好配资炒股开户官网,必须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培养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的实践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策。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与时俱进”和“与实俱进”。基于此,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不断探索实践赋能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助力高素质的新质人才培养,服务地方行业发展。
实践赋能引领“大实践”教学理念,形成知行合一的育人格局
“大实践”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践赋能思维,把理论知识看作能力培养所需要素之一。“大实践”绝不是简单地增加实践比例,而是把核心转移到实践教学,使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过程、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等都围绕实践教学开展并且提供相应的支撑,最终以能力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工程专业认证为导向,学院全面践行“大实践”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从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聚焦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结果为导向(OBE),实现从“分数”向“能力”转变,强调教育的“产出”质量。以持续改进为保障,以评促改提升实践教学质量。通过不断探索、反复实践,2019年食品科学与工程被评为国家级一流专业,2022年成为我校首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基于强化实践教学,学院全面落实“大实践”教学推动了新工科建设理念创新,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食品专业创新人才,从而探索形成一种高水平的实践育人格局。
优化资源建设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资源重组完善优质实践教学平台群
通过重组资源、优化配置,强化卓越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学院搭建起专业特色的基础认知实践-专业(设计)实践-综合实践-研究创新实践平台。基础认知平台依托于校内化学、工程中心等开展理工类基础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专业(设计)实践平台依托于学院的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及CAD设计平台等开展专业实验和专项训练等,培养学生专业(设计)实践能力。综合实践平台主要依托于三全、双汇、农科院等20余家行业影响大、热衷教育的企业、科研院所共建实习基地、产业学院、“正大班”等,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训、实习等提供良好的平台。创新实践平台依托于农业农村部大宗粮食加工重点实验室、省肉制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等15个省部级、市厅级科研平台、创新创业中心等,开展创新训练计划、科研项目、毕业设计等。
虚实结合构建多维实践教学平台
随着互联网+和教育催生的新形态教学资源不断发展,学院在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大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目前,《食品工艺学》建设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食品分析与检验》评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毒理学》等课程建设为省级一流课程,推进实践、答疑、交流的互动,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难以开展的实践项目进行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开设有火腿肠加工、液态奶生产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在全三维感知场景中沉浸式学习,寓教于乐提升了学习兴趣。
基于多元化实践创新平台深入以赛促教,本科生积极参与大创项目、“互联网+”、挑战杯比赛等,近三年共获得50余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奖励,发表中英文文章、专利等30余项,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也得到提升,为“新工科”建设提供创新型人才保障。
协同育人推进产教研共同体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
以产教融合深化“共同体”内涵建设
基于粮食大省的食品行业优势,学院大力推进产教共频的协同育人实践机制,助力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对接。首先,主动对接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需求等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充分发挥专业学科、人才优势,争取“阳光雨露”式的新资源。其次,不断深化产教研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新质人才精准培育模式。开展“订单式”的联合培养,探索“共建平台、共商计划、共组队伍、共管过程、共推质量”的实践教学育人机制,推动学生-院校-企业共赢。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集中实习且老师驻基地陪同,学生通过亲身了解行企对人才、技术的需求,从而建立人才和成果的双重转移机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引企入教,邀请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全面参与、细化实践。大力开展企业家进课堂活动,中粮设计院、金苑面业等骨干结合实际分析案例、工程设计等,强化学生的工程认知和实践能力。双向交流拓宽师资来源。聘任企业中经验丰富的骨干任兼职导师,实行“双师制”共同指导学生实践;教师参与服务团、科技特派员等参与一线生产研发,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以科教融汇强化“共同体”育人效果
学院通过发展以畜产品、速冻食品、营养与安全、粮油、果蔬加工等为优势特色的科研团队,推进教研互促互进。首先,把研究性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为教学注入科技的“灵魂”,引导学生探究实践。其次,基于学生本位采用项目式驱动教学,以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为桥梁,畅通早进实验室的渠道。学院大力开展了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URCIP),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培养求实创新的研究性思维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实现快速成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学院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产教研多元协同育人的共同体,借助多维平台打造产教融合的“握手区”共享创新资源,促进四链融通,即通过打造一支由“校内科学家+校外企业家”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把产业链中的需求、技术、项目等关键要素融入人才培养,融合“基础+专业+产业”导向的专业教育链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培养链,构建持之以恒的运行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保障。
基金项目:2023年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项目“基于研究性教学的食品类专业创新教育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教高〔2023〕388号);河南农业大学2023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揭榜项目2023XJGLX003);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新工科引领下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2023YB0036)。
(张蓓)好配资炒股开户官网
国鑫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